•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  设为首页
人物风采

林岳:社区创建生活馆 她要打造“理想国”

时间:2017/1/7 10:47:34   作者:   来源:   阅读:995   评论:0
内容摘要:  2016年夏,林岳在常青藤活动中演讲。2015年6月1日,“绿艺童年”教剪窗花活动。本版图片/受访者供图  姓名:林岳  年龄:50岁  社区:西城德胜先锋街社区  事迹:她陆续在北京多个社区创立儿童生活馆,通过各类趣味性活动,为孩子、家长和社区提供一个公益性的免费场所,寓教...

林岳:社区创建生活馆_她要打造“理想国”

  2016年夏,林岳在常青藤活动中演讲。

林岳:社区创建生活馆_她要打造“理想国”

2015年6月1日,“绿艺童年”教剪窗花活动。本版图片/受访者供图

  姓名:林岳

  年龄:50岁

  社区:西城德胜先锋街社区

  事迹:她陆续在北京多个社区创立儿童生活馆,通过各类趣味性活动,为孩子、家长和社区提供一个公益性的免费场所,寓教于乐,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和睦社区。

  榜样说:一个熟人社区是居民幸福指数提升的重要组成,我希望每个家庭打开家门,走进社区,以“在城长”生活馆为纽带,共建温馨和谐的新社区。

  2016年12月30日早晨9时30分,林岳已在西四北三条胡同的生活馆内,和馆长讨论协调年会的准备事宜。没多久,生活馆内来了两位6岁左右的小朋友,林岳喊着他们的名字,迎上去和他们一起捡着气球玩游戏。看着孩子们在屋内跑动,她的脸上露出明媚的笑容。

  “促进人与环境和谐相处,社会可持续发展”这句属于国家层面宏大叙事的话语,却是林岳创办常青藤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真实愿景。

  在林岳的意识里,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是遥不可及的命题,其首先需要实现的是每个家庭的融洽和幸福。而一个家庭如何摆脱自我封闭的状态,形成“可持续发展”的意识,需要从娃娃带头抓起。

  2012年,常青藤成立,林岳带着团队创建了“小木屋”儿童生态教育基地,开发课程和活动,开展绿色环保教育。

  生活馆成为孩子的最爱

  在常青藤运营不久后,林岳便关注到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在大城市的社区服务需求,如何让孩子们在社区中快乐健康成长,林岳决定打造一个“在城长”的社区生活馆品牌。

  西四北三条胡同中间,是常青藤创立的第三所“小木屋生活馆”。在这个幼儿园、小学和儿童中心集中的地方,生活馆成为孩子们最爱的娱乐场所。

  2015年初,30平米左右的生活馆刚成立时,林岳先后去学校让老师帮忙宣传,组织同学们参与水立方观摩和与非遗传人互动的活动,孩子们玩得开心,将宣传单带回家,生活馆的名气很快就在小范围传开了。

  “生活教育、家庭成长、社区营造,这是我给生活馆的定位,让孩子们在社区这个小社会担起责任,锻炼沟通能力,促进生活技能的养成,是我的目标。”为此,林岳说服孩子的家长参与为孩子设计的项目中来,通过亲子教育活动,促进家庭成长。

  邻居剧场是受小朋友喜欢的特色项目之一。在一次有关胡同里的狗随处大小便影响社区卫生的剧场表演中,参与活动的30余个6至12岁的小朋友和家长分别轮换扮演了遛狗主人、帮凶、社区居委会、小学生等7个角色。

  扮演居委会大妈的小姑娘大声说,“为了社区卫生,谁家的狗都不能随便大小便啊,这是可以训练的。”另一个男生提议,应该给狗也造一个便池。台下哄然大笑。还有支持狗随地排粪的家长,被小朋友拉下了舞台。

  生活馆的馆长高华认为,角色扮演提高了孩子们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积极性,让他们知道社区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关,也让家长在互动中了解孩子们的想法,在陪伴中增进了感情。

  “这是从国外引进的活动项目,林岳姐特意带我们去参加了学习班,让我们这些做家长的也能多充电,学着做一名好母亲。”高华选择留下为生活馆服务,她觉得这份工作让她轻松愉快。

  “绿艺童年”也是生活馆的小朋友津津乐道的活动。每当六一,生活馆的学龄儿童和家长就会被召集起来,在公园里,他们不仅会为庆祝节日展示才艺,拿出家里不用的玩具组建一个跳蚤市场拍卖,还会传授在不同社区生活馆学到的新技能。

  “就算没活动,我也可以在这里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很久,感觉像是第二个家。”一位在生活馆玩气球的6岁男孩说。

  根据当地特色量身打造

  在生活馆里,“常青藤”为孩子们设计的各类活动和课程,不少于15种。但林岳不满足为儿童提供公益性服务,搭建社区各个家庭间的教育交流平台,分享教育理念,实现邻居间的互动,促进社区形成有文化底蕴和特色的氛围,是她心目中的“理想国”状态。

  从2014年5月新街口新乐园生活馆试运营,如今,先后建起天桥永安路、大兴霍村、潘家园等6个生活馆。

  在生活馆建立前,林岳和团队的调研员曾多次去往各个区域考察。“每个地方的环境差别很大,比如大兴霍村97%以上都是流动人口,比较贫穷,很多家庭的孩子因为种种原因,不能接受完整的教育。”林岳发现这一现象后,便带领“常青藤”的一些老师和志愿者,定期去村里给孩子上课。

  戏剧、画画,音乐……她称,只是希望孩子能公平地接触到城里孩子享受到的待遇,多学一些才艺,而不是早早辍学,打工,成为“不稳定因素”。

  每个生活馆都根据当地的特色去开设。林岳解释,常青藤与一般的志愿组织有些不同,它更倾向于提供一种方法论的支持。

  公益空间的打造,互动平台的搭建,社区活动的动员,内容服务的支持,这就是常青藤立志在一个区域内两三年内完成的任务,一旦生活馆可以长久独立运营下去,也就是常青藤撤出之时。

  如今,运营中的“在城长”生活馆都在坚持服务更广范围内的适龄儿童。每年开放300天,发动事业单位和企业为生活馆提供图书和资金支持,为儿童辅导业余课程等已成为常青藤的基本公益服务。

  儿子的经历成为动力

  与很多年轻公益人不同,创立“常青藤”时,林岳已是40多岁。但她知道,当心里的某些想法无处实施时,是不甘心就这么放弃的。

  有着留学经历的林岳,回国后在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中心从事科研开发和管理工作。但她也是一家环保公益组织的志愿者。

  说起这段渊源,林岳还记得在那个环保机构成立之初,她曾是第一位捐助者。“很喜欢这个机构倡导的价值观,所以干了好些年。”林岳将对公益事业的热爱都投入这份业余工作中。

  可这里最终没有留住她的心。林岳在成为机构总干事后,辞去之前的工作。但渐渐地,她发现自己的很多想法无处施展,活动的效果也达不到她的期许。

  “其实也做了很久的思想斗争,最终离开那里,还是想尝试自己做些什么,也不知哪来的信心,找了几个朋友,我们一共五个人,说干就干了。”林岳的眼神中多了一丝骄傲。

  儿子的经历,则是她坚持把常青藤运营下来的动力。

  林岳清晰记得,儿子刚上小学后,放学回家闷闷不乐,问她说,学校的操场是用来干吗的呀?

  孩子的遭遇让她渐渐意识到,学校里鲜有孩子们自由活动的时间。“能为他们做些什么?”成为林岳心中的一个疑问。

  2012年的小木屋项目是林岳着手实施的第一步。她和团队在结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,开发了“糊涂的小鸟”、“泥土世界真奇妙”、“神奇的水世界”、“保护树木”等寓教于乐的游戏课程。让孩子们在自然中释放天性,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加深对环境的认知,从而在游戏中实现生态道德教育。两年后,有了新想法的林岳,又增加了生活馆项目。

  项目越来越多,林岳却无法停止脚步。只要还有人有这些需求,我们就有存在下去的理由和意义。林岳觉得生活充实,她乐呵呵的,匆忙赶往下一个社区活动。

  【大家问】

  问:你的日常工作状态怎样,具体负责哪些项目?

  答:我的日常工作时间比较紧张,不分上下班和周末。因为刚开始,公益机构的资源局促,社会对公益的认知和理解比较局限,做所有的工作都很有难度,开始两年,每人都分身无术。随着机构快速成长,每个人有了明确分工,现在几个项目都有了主负责人,还有项目总监和干事,我会培养年轻人去做。现在我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发现和培养人才及开拓更多资源上,包括筹备项目和筹资。

  问:开了这么多生活馆,还有这么多项目,“常青藤”能忙得过来吗,会影响工作效率吗?

  答:现在机构的项目比较多,和生活馆有关的一年就有20个左右,每个工作人员都要承担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项目,其实非常忙碌,而且每个项目平摊到个人的工资不高。但我们团队里的人都是有公益热情的年轻人,也愿意努力工作,都能很好完成项目。大家都有团队精神,尤其在项目的节点上,也会支持彼此。现在我们正在努力提炼项目思路和方法,让大家的工作更有章法。


相关评论

澳洲之声报版权所有 |  标签 |  网站地图 |  悉尼新闻 |  联系我们 |  关于我们 |  竞价推广


沪ICP备08007532号-1